文/ 羊城晚報特派北京記者 陳曉璇
  圖/ 羊城晚報特派北京記者 陳文筆
  改革是最大的動力!這是本屆《政府工作報告》向全國發出的最強音。在新一輪的深化改革中,廣東將如何繼續當好排頭兵,發揚先行先試、大膽探索創新的精神?7日,羊城晚報記者在北京獨家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、廣東省委常委、廣東省常務副省長徐少華。他透露廣東接下來將掀起全方位的改革“大動作”,一一對應落實推進中央部署的336項具體改革任務。“廣東要努力先行先試,當好改革排頭兵。”
  改革關鍵還是市場化機制
  羊城晚報:習近平總書記6日談到,廣東深化改革要破除“改革關”和“轉型關”,你認為突破口在哪裡?
  徐少華:關鍵點還是市場化機制。無論是珠三角轉型升級,還是粵東西北振興發展,都要靠市場力量來推動,長期靠政府補貼的行業生命力是不夠的。但是轉型期,政府的作用也必不可少,如果完全置身事外,市場的力量未必到位。
  羊城晚報:習總書記也講到,騰籠換鳥不能讓籠子空了,引來“新鳥”來還要考慮“老鳥”去哪裡,針對這些問題,廣東是怎樣的現狀?
  徐少華:這需要科學地謀劃佈局,總體上廣東這幾年的轉型升級銜接得比較好。到目前為止,珠三角各市的經濟增長速度還是在合理區間,也沒有產業空心化的問題。
  “鳥”是不是剛好一來一去,政府給的誘餌很重要。給個誘餌把“新鳥”引過來,然後外面在放一個誘餌,看籠里的“鳥”願不願意飛出去。其實本質上,誘餌就是政府發揮的作用,其實“鳥”飛進飛出仍然是市場機制。
  羊城晚報:習總書記還提到,自貿區不是再建一個開發區,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?
  徐少華:申報自貿區不是為了要一個優惠政策,其實廣東的優惠政策並不少,關鍵還是力求探索與國際經濟規則接軌,自貿區主要起這個作用。過去改革開放30多年,中國佈局了特區與開發區,以優惠政策吸引外資,走到今天,已經不是這樣的使命。經濟規則要努力與國際接軌,就必須有自貿區進行實驗。
  政府管理要有準確定位
  羊城晚報:廣東新一輪的深化改革會有哪些“大動作”?
  徐少華:按照目前中央有關部門的分工,中央準備在今後若干年推進336項具體改革的任務,所以在廣東也要一一對應中央準備部署的這336項具體改革任務,進行研究,做好預案,跟中央部署下來能夠接得上。廣東要爭取做試點。
  羊城晚報:您覺得做好改革首先要處理好什麼問題?
  徐少華:首先是要處理好市場與政府關係這對矛盾體,在全面深化改革當中,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更好發揮決定性作用,但政府也不是無所作為,而是要恰有作為。
  羊城晚報:怎樣才能恰有作為呢?
  徐少華:政府不能再像過去那樣,宏觀和微觀都管,要有準確定位。所以我們準備編製政府權責清單,包括橫向單位的權責清單,比如發改委、財政廳、國土廳等40個部門,他們有什麼不一樣的權責;還有縱向部門的權責清單,從省、市到縣區也要劃清權責邊界,防止一件事情由多個部門管,也防止有些事情沒有部門管。
  羊城晚報:報告中簡政放權作為本屆政府開門第一件事,廣東是不是也會這樣?
  徐少華:是的,我們要繼續減少審批事項,現在全省還有690項行政許可,即使暫時減少不了,這690項也要如實向全社會公開。儘管審批事項還暫時不能取消,但是審批的時間要大大縮短。最起碼辦理的事項要減少三分之一,而且統一的事項所要提交的材料要減少三分之一。通過這樣把政府審批的權利進一步約束。
  財政體制改革要“先破後立”
  羊城晚報:在財政體制上將如何改革?
  徐少華:在建立財政制度上要先“破”一些東西。首先就要減少財政專項,減少由廳級掌握的財政專項,用一般性轉移支付來加大對於市縣兩級的財力。比如,有100億元要轉移下去,現在掌握在省廳是55億元,市裡是45億元。那麼今年我們就要力求倒過來,直至以後轉移支付到市縣是65億,廳局掌握35億。
  羊城晚報:不過如果下放地方太多,也會擔心挪用或侵占的問題。
  徐少華:是的。可能因過去博弈過程中不信任地方,所以又上收了。但是上收就產生“跑廳前進”的問題,自由裁量過多,給誰不給誰的問題。所以還是得信任地方同時加強監督。
  羊城晚報:怎麼消除為了拿到資金“跑部錢進”的現象?
  徐少華:在財政資金的安排上,要立足兩個重要原則。一是用於公共性領域的資金,要普惠性安排,資金要批給那個市、批給那個縣,市長、縣長不要來跑,我們省財政廳是通過公式算賬算出來的,均衡分配。不能說多跑了就多給,少跑了就少給。財政部也是這麼做的,中央政府也已經開始這項改革。
  二是用在經營型領域的資金,要儘量減少無償補助,而且我們已經實行了股權改革。政府對企業持有一定的股份,但不一定要參與到企業的微觀管理,反正還是要按照市場的規律,政府以股東的身份在企業享受權利。當然財政部門不直接持股,我們將會委托一些國企代持。這樣才能保證財政投入經營性領域的錢,也有收益。
  羊城晚報:關於事權和財權的關係也經常扯皮。
  徐少華:對的,現在事權和財權是交錯的,比如建高速公路,省里出資本金,要求高速公路經過的市縣也要出資本金。地方道路主要是地方出資,但省里也要補助資金。這裡面就要結合剛纔說的權責清單進一步理清。我認為,比如高速公路能不能探索原則上就省里出錢,地方道路就地方出錢。就不要這樣交叉使用資金,也不好監管。
  探索生態環境管理市場化
  羊城晚報:在環境生態上有什麼好的辦法來推進改革?
  徐少華:現在對環境生態的體制,主要是行政主導,問責推動,行政主導,但這樣做遠遠不夠,而且邊際效應呈遞減,必須要努力探索市場化的激勵機制。我認為可以採用市場化的減排機制,就是要用經濟利益來刺激生態環保產業。
  比如現在霧霾天很嚴重,如果不允許機動車上路,這是行政命令式,依據不夠,也不足以解決問題。但是可以研究考慮減排機制,政府設立一定資金,或者利用賣碳權收回來的收益,哪一天要求不開車,政府就掏錢來買停車的權益。你不開車我就補貼給你,用資金來買停車權益。
  羊城晚報:我們的財政能這樣靈活使用麽?
  徐少華:不完全是財政預算,是財政預算管制下的一個資金池,就專門用於這種減排機制的資金,總要有一個杠桿作用吧。趁著現在珠三角區域污染還沒太嚴重,廣東就要積極去實驗。當然這種市場治理模式的前提是信用體系的建立。
  對打車軟件要“先懂再說”
  羊城晚報:這幾年,政府公開各個部門的“三公經費”,你覺得會有什麼效果?
  徐少華:毫無疑問,我們把政府的行政財政置於公眾監督之下,而且要越來越細,這是對政府部門和幹部的制約。因為財政來自於社會,來自於納稅人。即使有些人沒有納稅,但那是稅法賦予了我不需納稅的權利,不等於說我不納稅就沒有權利進行監督。
  羊城晚報:最近常常聽到“官員下海”的消息,您怎麼看?
  徐少華:這個應該平常心待之。應該鼓勵更多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各有天地,公務員隊伍也應該為其他的創業機會所吸引。我認為年輕人多點機會,關鍵是看哪個崗位適合你,哪個崗位可以調動你的激情。所以我對那些脫離公務員出去幹事業的人,充滿敬佩。
  羊城晚報:去年一直在講“追兵”的問題,今年貌似不談了。
  徐少華:省份間的這種良性競爭是可取的。其實在競爭中上,誰能奔跑快一點,誰的生存與發展能力就更強一點,否則就會有被淘汰的危險,不是一省被一省淘汰,而是被市場淘汰。追兵的本質上仍然是市場機制和政府作用的競爭。
  羊城晚報:您對打車軟件是怎麼看?
  徐少華:政府要寬容,要支持,要引導,而且要懂,政府的官員不要隨便表態,你使用過沒有呢?你支付過沒有呢?也許打車軟件確實會給老人帶來不便,但是不是因為老人不使用短信就要恢覆電報呢?這是同一個道理。政府要精細管理,要適應這種變化,政府只能用法律,用更人性的手段去管理它。不能有點什麼新鮮事,一些官員一知半解,就急急忙忙說出自己所謂的擔心。
  羊城晚報:今年您也用微信發“紅包”嗎?
  徐少華:我當然用啦,我與一幫小朋友建了一個群,在快樂的參與中學習如何使用微信紅包和嘀嘀打車。用了這個,你就知道什麼叫微支付,這樣一來今後信用卡也不用帶了,因為有個帶移動網的智能手機。
  陳曉璇  (原標題:珠三角沒有產業空心化問題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i13eitqw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